分析/ 谷歌撤而不退前景如何? |
2010-3-31 |
【大公網訊】谷歌一方面將部分搜索服務從中國內地轉至香港,另一方面其在內地投資的五家公司仍在運營。很多分析人士認為,谷歌的行為並非「絕塵而去」而是某種「撤而不退」「轉而不退」。 據悉,美國谷歌公司在華共投資了五家企業,一家是合資企業,即經營谷歌中國網站的北京谷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另四家是獨資公司,即谷歌信息技術(中國)有限公司、雙擊軟件技術方案(北京)有限公司、咕果信息(上海)有限公司、谷歌廣告(上海)有限公司。目前五家公司均在運營。 谷歌欲走還留、「轉而不退」的態度傳遞著這樣一個信號:一方面它要當「人權衛士」,企圖在政治上得分;一方面它還要做企業老闆,想在經濟上得利,依然覬覦著中國巨大的網際網路市場。然而,谷歌的如意算盤能夠實現嗎? 谷歌公司自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享有應有的市場準入和完全的國民待遇,在中國網際網路搜索市場的份額也不斷增長。2009年谷歌中國的年收入為22.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50%,市場佔有率約為30%,僅次於本土搜索百度公司。 而自從一月份谷歌揚言要退出中國市場以來,百度股票應聲大幅上漲,並首次超過谷歌。 一些分析人士還認為,谷歌雖然是「撤而不退」,但其中國內地的廣告收入會不可避免地受到較大影響。 中關村附近一家公司的職員商偉告訴記者,「我們原本打算利用谷歌關鍵字廣告推薦公司的產品,但是現在已經改變了主意,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不想承擔商業風險。」 美國傳統基金會中國貿易專家德里克·西瑟斯說,谷歌的行為是在自絕於中國內地廣告商和其他商業夥伴。 而業內人士分析,放棄谷歌的部分廣告客戶有可能投向剛開始做搜索引擎業務的中小公司,具體的格局尚不能確定,需要時間去觀察。 已在股市遭遇挫折、並將在廣告市場遭受損失的谷歌,如果回望中國內地的網際網路搜索引擎市場,會發現中國本土的搜索公司已經漸有「群雄逐鹿」之勢,它喪失的是在一個最蓬勃的網際網路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機。 截至2009年底,中國網際網路用戶高達3.8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28.9%,是世界上網民數量最多的國家。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說,不必擔心谷歌退出後的中國搜索市場,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網際網路市場已是一個競爭最為充分的市場,在創新方面,中國本土公司毫不遜色。 在表示搜狐今年將在搜索市場發力,加快提升在搜索市場份額的同時,張朝陽認為,在谷歌退出之後,國內搜索市場究竟會是百度一家獨大,還是會出現幾家企業制衡百度的情況目前還很難說。 目前在中國內地,除了百度,搜狐的搜狗、騰訊搜搜、微軟必應、淘寶網獨立搜索等都在發展自己的搜索引擎業務。 網際網路數據中心中國網際網路研究專家胡延平認為,搜搜目前的到達率、搜索次數等指標已經接近谷歌中國。 谷歌欲撤還留,其在中國內地的商業前景卻並不樂觀,這又說明瞭什么?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全球化中很重要的原則是本土化。跨國公司在中國經營應該遵守中國的法律,就像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也在遵守所在國的法律,這是一個世界通則。 日本國際社會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日本危機管理學會理事長原田泉說:「跨國公司在他國開展業務的時候,遵守當地法律是理所當然的。谷歌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宣佈接受中國的法律和政策,現在卻違反了當初的諾言。」 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美國「60分鐘」電視節目前製片人彼得·赫福德認為,跨國公司還是「在商言商」的好。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 |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分析 谷歌撤而不退前景如何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