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010-03-30 工商時報 本報訊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其健保改革方案上,即用盡全力推動與溝通。他一方面下定「寧做一任卓越總統,不做兩任平庸總統」的決心,另方面則「一步一腳印」,窮盡一切辦法讓理想實現。
論語泰伯篇中記載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於古時典籍並無標點,後世因此有不同的解讀。宋代大儒朱熹解釋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亦即施政只需讓民眾知其然,不必讓民眾知其所以然;此種說法讓人覺得孔子似乎在提倡菁英統治或愚民政策。因此,不同之斷句詮釋即層出不窮,晚近比較能被接受的說法則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與孟子盡心篇「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觀念相互呼應,和儒家的主流思想具有一致性與一貫性,似乎較為貼切。其實,就現今社會而論,在民主政治體制下,任何重大政策,唯有民意認同才能順利進行,更應謹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原則。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其健保改革方案上,即用盡全力推動與溝通。他一方面下定「寧做一任卓越總統,不做兩任平庸總統」的決心,另方面則「一步一腳印」,窮盡一切辦法讓理想實現。在眾議院表決前,他逐一打電話拉票,連續許多晚上據說都「白宮夜未眠」,針對眾議員們「不可,使知之」,極盡其說服之努力。在法案通過後他卻不居功,宣稱這是「人民的勝利」。而且,健保改革法案在程序上獲得國會通過,經歐巴馬簽署後即成為法律,在法理上已經是「民可,使由之」;然而,歐巴馬深知百年來歷經數任總統都未能做到的健保改革,即使完成立法程序,仍有許多基層民眾及州政府一時間難以調適認同,他因此宣稱未來將跑遍美國各州,宣導健保改革計畫的具體內容,這是他面對政策反對者「不可,使知之」的一面。更值得肯定的是,他深知健保改革案對既得利益階層的不利影響,也深知這將成為年底期中選舉的重大變數,甚至關係到民主黨在國會中的執政優勢,然而他卻「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任何一個執政者永遠要面對社會公義維護和既得利益階級間的衝突,並且在政策抉擇上永遠無法同時兼顧、兩面討好。因此,任何重大政策從政策形成到拍板定案,更需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單是行政院層級,各部會也當如此。以當前各部會而言,若仔細觀察,可以看出央行在政策形成甚至政策捍衛,都做得綿綿密密、滴水不漏:當外界對央行未定案的政策出現過度揣測時,央行立即以新聞稿澄清;對於其匯率政策、貨幣政策,更是不容挑戰,甚至最近有美國學者在其國會作證,指稱面對有關我國央行操控匯率的質疑,彭總裁都親自跳出來澄清反駁。
事實上,不僅央行,其他部會都應落實「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基本原則。舉例來說,與央行彭總裁同樣享有高民氣的衛生署長楊志良,前一陣子因1.5代健保財源問題獲得民意力挺,雖然禮讓行政院得了面子,但使衛生署得了裡子。然而,真正能徹底解決健保問題的「二代健保」,在衛生署「健保好健保不能倒」網站專區裡,看不到有關「二代健保」的政策詳細推動介紹。即使在衛生署網站內使用「關鍵字」查詢,找到諸如「二代健保Q&A」等相關說明,也都是2006年或2007年的文宣。對於如此重要的政策,政黨輪替已經將近兩年,衛生署迄未積極展開「政策行銷」,對於未來會受到衝擊影響的民眾,如果都還沒做「不可,使知之」的宣導,將來如何在推動時得到「民可,使由之」的認同與配合?
行政院層級統合各部會形成國家政策時,面對的挑戰和壓力更是巨大。尤其是執政黨在最近的兩次立委與縣長選舉,都遭遇明顯挫敗,行政部門即使不被拿來作為代罪羔羊,也多少被要求承擔部分責任。面臨號稱「2012年總統大選前哨戰」的年底「五都選舉」,在選前的任何重大政策推動,尤其莫不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我們認為,此時此刻,執政當局更應慎謀能斷,「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對於幾個一再延宕應決未決,卻都關乎長期國家利益及社會公義的重大政策,諸如「取消公教免稅」、「豪宅稅」(房屋稅分級課稅)、「公務員考績法修正案」(3%丙等)、「產業創新條例」、「二代健保」、「兩岸簽署ECFA」…等重大政策,更應師法美國歐巴馬總統成功推展健保改革的精神,秉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態度,逐一化解阻礙,力求貫徹落實。唯有展現勇於任事、勤於溝通的執政能力,才能獲致多數民眾的青睞與支持。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